罗莎·卢森堡》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路米內

2019-10-01 00:47:34

历史的黑色长河,会告诉我们答案

2017-03-08 06:31:25

听声音,苏科瓦的波兰语跟俄语应是自己配的,棒当年东西欧对峙还没彻底结束(柏林墙还在)吧,Von Trotta阿姨太有才了坑这么深,掉进去得躺好几年哪~~

合纥

2018-05-01 21:20:00

为了一个信念,最后死得好惨。

张沦

2021-03-08 16:39:52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电影,导演展现了红色罗莎的三个方面:演讲,爱情和监狱。导演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典型男子气概的气质,并非一部传统的传记片,实际上,罗莎传奇的一生完全可以拍得更加富有故事性,但导演刻意规避了这种拍法。最后罗莎被处死的结局拍得十分冷静,甚至冷酷。我想这是符合罗莎价值观的一种创作(如果罗莎的事业也是创造的,当然),那就是一种反战的,诗意的,但又是强韧的,一种温柔的革命。

米粒

2014-05-15 12:07:38

觉得凯拉奈特莉是鞋拔子脸的可以试试这个,当然这位阿姨演技要好一些

麻麻睇

2020-08-08 23:09:02

女主棱角分明,人物个性突出极为丰满。不过时间线、背景和主题略含混模糊,这样的遗憾在26年后的《汉娜·阿伦特》里得到了补偿。玛格丽特与芭芭拉,携手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了一生呐。

liam

2020-04-27 10:01:03

我理解它这个流水账拍法,传主本人的思想比什么人造戏剧性都震荡,引用大段演讲、书信而抽掉情绪心理的影像表现,保证高效讲述。但视听上完全是偷懒,竟留下如此多只图快捷的抒情段落和充数镜头,至少不该加这些配乐……罗莎当年面临的困境放今天看迫在眉睫,改革和改良、普世价值与民族主义,现在何尝不是一触即发的状态?影片有几分自己的意思是,罗莎在政治运动上获得从男女关系里解放的力量。干脆的结局很好,全片就输在不够干脆,应该做到粗糙紧密,把那些僵硬的象征都扔掉。巴巴拉面孔阴鸷,独特。

梅大姑

2017-05-05 15:28:22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延伸看过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你可以不同意她的主张,但又不能不有限度地赞赏她们殉道者一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乌鸦陪着“鹰”散步的场景很酷。

Siglinde

2015-05-14 08:26:28

"Die Revolution sagt ich bin, ich war, ich werde sein."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20-01-22 13:18:00

波兰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梦想着德国威廉主义时代的革命。尽管卢森堡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在德国和波兰多次被囚禁,但她与爱人和同志们疏远,直到这位雄心勃勃的领导人因她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巴达起义中的领导地位而被弗赖科普暗杀。中间穿插一段罗曼司:罗莎卢森堡抛弃出轨的丈夫,跟一个崇拜者发生情愫。由巴巴拉·苏科娃(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罗拉》(Lola, 1981)中的明星)出色而冷静地表演,是对极其复杂的性格的一流介绍。它必然被简化了,同时也代表了卢森堡传记中至今最被接受的那些方面。

巴塞罗那蛋糕

2016-07-09 19:16:21

难以评价历史,但是苏科娃真是一个优秀的女演员。

雨二厶

2013-12-07 11:35:31

各种推,被配乐烦到了,很多镜头是多余的,苏可娃没有控制好。当时的西德因为大环境拍这种片也是挺不容易的。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