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是1925年的一部剧情片。由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马克西姆·施特劳赫、Maksim Shtraukh等联袂主演。罢工,又名Стачка、Strike。本片为苏联电影理论家兼导演爱森斯坦的处女作,用六个章节展示了一场罢工运动的始末。 繁忙的工厂里,工人们埋头工作。布尔什维克党在地下积极组织工人罢工,但表面上仍然一片平静……工厂里的一把工具失窃,当值工人被厂主调查侮辱,气忿不过的工人回到车间,上吊自杀。工人们与厂主爆发了冲突,工人冲出工厂,打倒工头,联络其他工厂的同志,一场大规模的罢工启动了。 工厂主与工人们的谈判陷入僵持,失去生活来源的工人们忍饥挨饿,工厂主又雇佣侦探抓捕工人领导、借助流氓势力破坏工人组织。在水龙和骑警的驱逐下,工人们四处奔逃,最终遭到血腥屠杀…… …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2,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7级残废 说:作为爱森斯坦的处女作,在意识形态上顺应了当时的主流,即弘扬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展现资产阶级的剥削,树立敌对意识,揭示掌权者的血腥暴行以及无产阶级工人的顽强意志等等。在故事以及故事内核上,如今看来毫无疑问是极其“红色”的,是极具政治宣传功能的,没有太多的思辨性和深度。即使到了后来伟大的《战舰波将金号》里,故事和内核也依旧延续了这部处女作的元素。对人物的刻画,对人性的揭示,对个体的关注从来不是爱森斯坦的心头所好,在这方面,茂瑙显然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抛去故事和意识形态,单拿电影形式,剪辑的试验性以及创造性来说,爱森斯坦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杨小槑 说:9.爱森斯坦首部长片,关于沙俄统治时期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罢工,摒弃主要人物,以群众作为主人公。首次使用非叙境镜头传达理性蒙太奇观点,即非叙事,而是传达概念。|除了隔壁常用的叠映外,还有不少沿用至今的剪辑手法,人物叠化变老、运动倒退、人脸狗脸叠化交换,虽然含义不同,但技法《巴格达妙贼》(1940)、《西游记》与此如出一辙。642
注水龙 说:这部电影说明了几件事: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2.无产者要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和统治者的压迫,同时也要警惕群体内的叛徒和间谍;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诉求,保持理性,不被情绪与诱惑迷惑;4.没有武装的无产阶级起义只能任人宰割,“枪杆子里出政权”;5.无产阶级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群体,利益分散、缺乏凝聚力、易被分化、鱼龙混杂。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