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是1970年的一部剧情片。由芭芭拉·洛登执导,芭芭拉·洛登、迈克尔·希金斯等联袂主演。旺达,又名Wanda。住在宾夕法尼亚矿区的旺达潦倒落魄。她偶尔工作,抛弃了丈夫和孩子,睡在她姐姐的沙发上,抽烟喝酒,然后和男人一起回家,只为了能有一个地方安身。一天晚上,她走进酒吧后发现丹尼斯有点紧张。她和他交往,确认他是个罪犯。丹尼斯正计划着抢劫。尽管他粗鲁无礼,旺达却欣然接受了他的虐待。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2,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林浮云 说:+,影史十佳!今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开场,摄影机通过旺达在远景长镜头像沙粒般渺小的画面比例为女性困境做了说明,强调了旺达之外的女性被父权体制之下男性挤压的现实。前期芭芭拉把命运交给旺达,而男性偷盗者踩灭取代主动性的过程都在强调性主体对于性客体的压迫/物化。芭芭拉的叙事推动力是表演,在渐渐靠近的镜头里,画框中的旺达那一心如死灰的眼神既是情绪的推动力,无助的。同时也是一个男性视角的反面,给性主体下的定义——物化否决,是女性寻求生存或说解决饥饿感。当然也绝非无望,因为芭芭拉的色彩构建,已经由红色的恐惧转向绿色的新生,最后关怀者角色的释出也选择了女性。旺达不是男性的附属,是流浪者受到男性的鞭打。我无法去想象,生活中的芭芭拉如何受到性主体的压迫,但我知道旺达的生活就是芭芭拉。芭芭拉与旺达早已浑然难分。
巅 峰 说:兜兜转转在四五星之间,最后还是选了个五星(咋和给《上升》打分的时候差不多呢?)开头关注女性精神本身,中间开始男性出现,整个电影就开始飞起来,物质与现代生活的双向困境,互相的凝视以及不同的态度,用影像很棒很棒的表达出来了(中间难免让人想起新现实主义,甚至在专注人物的时候,让人想起伯格曼)!可惜到后面来,利用不少的纪录片形式来对好莱坞主流的电影进行“反思”“致敬”“解构”,差点把这片给毁了。虽然说后面来依靠酒馆一场戏,把整个气氛给压住了,但还是让人挺不爽的。PS,开头法庭,中间酒馆抢劫,后面抢银行,好几处男女形象对峙的一连串镜头,我觉得有种东欧片风格。
JeanChristophe 说:四星半. 本片即是一部"非如此不可"的作品,是作为"一"的艺术:形式上的任一选择皆有其体系上的考虑,以至于很难想象用别的风格来替代它; 女性是作为"无"的"是",是体现为缺席的在场,故在作品中表为无所求-无所有-无所是的客体,此类直接发源于无的构思自然并非什么新的发明――影片最妙之处其实在于一种"理由/理性"(Reason)的缺席,这一原本被认为属于七十年代社会的症候被标记成为某种根植于女性形象的特质,在如此洞察力之下,深入内在结构的缺席全面掌控了整部作品,同时外观的随机又丝毫无损于形式组织的必然;红与绿的对位贯穿全片,一如布列松《钱》中的蓝和青.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