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是1988年的一部战争片。由张艺谋执导,滕汝骏、巩俐、姜文等联袂主演。红高粱,又名Red Sorghum、Sorgo rojo。九儿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九儿始终不吭声。九儿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鳌发生了感情。不久,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九儿劝住了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九儿,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九儿赎了回来。但余占鳌看到九儿头发凌乱,非常生气,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九儿,余占鳌才罢休。余占鳌在刚酿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九儿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九儿的儿子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沙口,烧杀抢掠。九儿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当年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九儿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余占鳌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打死。愤怒的余占鳌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尘埃过后,余占鳌拉着儿子的手,挣扎地来到九儿的尸体旁。日食,九儿的儿子放声唱起了童谣:“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5,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室内滂沱 说:现在再看,电影史意义可能是本片唯一的价值。对自己国族文化充满了坚决的认可,哪怕这文化里包含着类似于部落风俗的东西。这才是彻底的文化守成主义,一切“我的”全是壮烈的,本源的,不带任何反思。由个人史牵出民族仇恨,由肉体奇观挥发出对过去的恐惧感,可以说是极为精巧的遵命文学+遵命电影,里面有很多东西难逃说教,而且用“果敢的男人最爷们儿”来怂恿牺牲,十分强词夺理。由于被后来几乎所有国有电影厂的影视剧全盘模仿(表演方式,事件,所塑造的乡民那种朴实的感觉),现在已经难以看出影片的独特性,只有莫言的grotesque和张艺谋的色彩美学是别人无法照搬的。由权力核心书写出的、以宣传引导为潜在目的的伪乡土史诗。PS.这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京味儿电影。
凌睿 说:李大头50多岁还有麻风病,却用一头骡子强迫九儿嫁给自己。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李大头的做法固然不对,但在那个时代并不违法,毕竟是九儿的父亲同意的。 相比之下,秃三炮就比李大头恶毒多了,绑架九儿开价3000大洋。尽管知法犯法,但秃三炮也有自己的底线,眼看余占鳌放了自己一马,就不再报仇。 而日军就更是心狠手辣、惨无人道,强迫屠夫活剥秃三炮的人皮。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村民视死如归,与敌人同归于尽。 从李大头到秃三炮到日军再到村民,电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把日军的歹毒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充分衬托出村民的高尚品质和无畏精神。 尊重敌人,就是尊重自己。电影没有丑化敌人,也没有贬低敌人,值得国产战争片、抗日片学习。
西楼尘 说:撒泼尿的米酒成了佳酿,染了血的月亮吞掉日光。庄稼人肯让骡子换女儿,土匪头敢拿枪管劫姑娘。一身红袄的九儿委身高粱地,爱得坦荡。豪饮下这坛高粱酒,是男人就赤膊拿肉身当车。青杀桥的一次情断,青河口的一场义绝,土地上生长的爱恨,被剥了皮踩了扁。从此这里再也没了高粱,只留下三十里红的传说。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