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姑娘

中国姑娘》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blb

2010-11-28 14:22:30

一帮法国小资奶娃拿着红宝书玩了一个多小时的过家家,很吵、很烦、很无聊

yanagi是只

2009-08-20 10:55:42

Godard惯用的红白蓝让人无法不去联想他强烈特指性的政治意图,即便在这样一部红色主题的电影里

kylegun

2013-04-25 14:05:13

法国左派资产阶级青年的茶话会。将时政与红宝书做艺术解读,使得文革的残酷变成了隔岸观火的荒诞与幽默。戈达尔早期总喜欢用极强的形式主义来进行抽象讨论和拼贴,比如复制了一回《群魔》中革命青年的自杀等等。当时有的西方社论将红卫兵与垮掉一代相提并论,或许也是这些文艺青年误读的激情来源吧

了花

2013-03-01 21:11:58

已经数不过来戈达尔到底有多少部关于政治的电影了,并且60年代的法国在政治上就是如此。

unundercooled

2009-04-29 09:15:06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na28YFvuFs/

sirius_flower

2021-04-05 07:17:46

题目是误译原本应指中国的或中国的方式而不是什么中国姑娘。戈对电影的喜爱可能是作为一种可被动用的表达媒介而非电影本身因而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后迅速放弃电影性诉求 这种倾向在68之前就已初见端倪尤其是大段对话和面向镜头的直接演说 这种戏剧性的对直接呼喊与说教的追求在这里借助毛主义社团达到高点 不仅突破了60初的小可爱文青也超出了男性女性里在马克思和可口可乐之间徘徊不明的态度。毛的主义与毛的实践现实在法国知识青年那里始终是断裂的 在这里简单纯粹而又明快的色彩组合带来一种韦斯安德森式的毛 一种内在矛盾不断扩张以至于变成纯粹的思维体操 毛的语录毋宁说成为了一种陌生视角的新诗成为了第二世界青年突破第一世界冷战的出口-既是情感上也是实践策略上。必须被当做第三电影集会观看激起讨论 复兴批判美帝的动力

王写写

2018-04-28 11:19:40

一群法国学生拿着红宝书纸上谈兵,还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最终在自杀与分裂中解体。许多跳切去表现思维的混沌,配乐仍是戈达尔式的,间离效果也很突出。戏剧性的是,来年的五月风暴让本片的口碑翻身了。法国学生暑假都是这么过的吗?也忒猛了。

Nakadai

2013-09-26 00:53:08

这种高度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对于Godard是非常贴切的主题。不明白为什么而革命的年轻人被充满情绪的标题鼓动,这其实也是当时中国的写照。火车对谈尤为精彩,刚开始一直作为摄影机主体的男人处在被动应答的状态。但由于理性占了上风,原本主动的女学生反而被动受制。戈达尔还真的读毛语录,且很仔细。

与碟私奔

2021-03-01 11:40:54

从头到尾的中国元素,真的值得中国导演的顶礼膜拜,一个法国导演如此崇拜1967的中国,真的更值得我们的反思。这样的电影也就是戈达尔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拍,至于我们理解多少,见仁见智吧。好在,历史在那里,对于导演的醉心,我们不应该只是心领神会,我感觉中国电影资料馆,可以长期有戈达尔研究的地位和电影的播放。

九只苍蝇撞墙

2008-03-18 18:08:15

怎么看也好像是讽刺革命的。火车上的谈话挺精彩。

LOOK

2017-04-17 14:36:30

真正有革命价值的部分还是关于影像与声音的组织策略。戈达尔的色彩审美太fashion。火车上关于关闭大学的对话以及那个结尾,透露戈达尔对毛主义的反讽游戏心态。“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翻成“revolution is not party”,意思始终差一点。

一一

2009-12-24 05:46:36

想说什么,到底想说什么?我承认我是拖着看的,太无聊了,本身就不喜欢涉及太多政治的东西,这个倒好,通篇都是!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