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13”条评论

影迷点评

Moldy.CC

2021-09-24 12:18:30

重拍狂魔 如果你想要得到观影即时的满足 那不是布列松的风格

白斬糖

2021-01-29 14:35:30

杜蒙:我让我七八岁的孩子看《驴子巴特萨》,开始十分钟他非常抗拒,后来相反的事情发生了,他越来越投入,至今他都对这部电影津津乐道。因为观看易度通常和乐趣是成反比的,看布列松的乐趣发生在观看结束,而不是观看之中。

按时对话法

2020-04-28 11:30:28

Criterion Channel;

wangzhy

2020-11-14 05:45:31

关于剪辑点的 key procedure 和后期配音音效的贴合以及”买面包不会先想一下怎么走怎么买“ 简直就是撕开诸如爱讲戏的陈凯歌以及自恃戏剧三位一体创作论的姜文之辈伪专业外衣 哈哈哈

Ellie

2021-07-16 09:30:06

简化;根除主体意识的自主表现;超现实主义作为调度方式;动作作为动作,世界作为世界。

猫苦艾。

2020-05-27 22:11:17

没有看到我想了解的东西。更像是回忆录吧。

阿拉

2022-03-30 00:30:53

基本就是死囚越狱的分析和幕后创作访谈,没有太多我想去了解的东西,但电影一些影像和细节分析的很详细。 电影中的极简也需要幕后大量的重复,另外这导演让七八岁的孩子看驴子巴特萨,这小孩看了十分钟就觉得特别好看,很好,这小孩日后必成大器。

懒驴君

2020-10-13 13:01:38

发现了布列松和小津的某种共通:电影本身传达的质朴和真实,与影片拍摄时极强的秩序和严格,形成了某种对照。即导演用谎言,让我们通往真实。同样还有对演员的控制,要完全按照导演设计的动作来完成,不要试图表演,但往往摄影机一开,演员就进入了情感表演的状态,所以这两位导演喜欢没有表演经验的人。而小津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完成了这一系列的设计。布列松的电影形式中,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通过超现实的声音效果,来推动现实事件的发展。无疑两位都是伟大的导演。

Wolfram

2017-09-08 18:30:43

看完这部纪录片能明白阿基说的“如果没有布列松的那些真实的谎言,我根本无法在这个被上帝遗忘的世界里生活下去。”主要关于《死囚越狱》,杜蒙的分析很到位,摈弃现场环境音,放大后期声效,无表情的表演让布列松的电影趋于某种“超现实”,却又无限接近真实。

失真

2020-09-09 12:03:38

不给演员看剧本真的是最好的创作办法了

≌菩提风花

2021-04-20 04:34:48

杜蒙推崇布列松的极致导演 拒绝演员的自我意识干扰

BIG J

2019-06-05 00:45:30

没有什么比在电影中加入意图更糟糕的了。杜蒙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