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76天

76天》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dw

2020-09-17 04:51:32

TIFF2020 说实话毫无技法可言 只是很片面的素材 但不影响我哭了93分钟

深邃

2020-12-10 23:36:12

我承认这些素材的重要价值,就是困惑,十七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再把这样的作品视作那个冬天发生的全部,换个问法,这样的纪录片呈现和原一男式的记录相比,哪一种的价值更为可贵。

seamouse

2021-01-11 13:56:21

开头一声“爸爸”,竟让那么没心没肺的我,回到童年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时光。怀斯曼式的墙上苍蝇,自始至终贴着从混乱到有序的医院,跟着从矛盾到和谐的医患关系(当然这更可能是精心剪辑带来的效果和泪点)。总之,全片没用配乐和蒙太奇进行丝毫煽情,却以铺满90分钟的细节,让我从头哭到尾。

宇宙

2021-01-22 23:15:22

CineCina限免+QA 4.0分。在清淡琐碎的剪辑中,影片记录了在迈过最初恐惧匮乏后的武汉医院里几组醒目的情绪和人:开场失去父亲的小护士,在隔离区门外焦急的病人,努力掌控局面让同事安心、也在保管逝者遗物时露出脆弱的护士长杨莉,尽心尽责的上海支援医生田定远,彼此挂念的一对老夫妻,一个努力在丧母的虚脱中振作求生的中年女病人,受不了封闭治疗屡屡想逃脱的爹爹,在这个时刻生下孩子的年轻夫妻。没有强力捏出一条苦难或歌颂的线索,只是平静地追踪着几组任务的不同时刻,总体也见证着医院(和少数几个镜头里武汉这座城市)的情况好转。我觉得还是在有限空间里很持中的处理方式,例如结尾在转交逝者遗物,描写这回过神才来得及的哭泣和哀伤的体会。

美的出众了么

2021-01-18 14:20:50

《76天》作为一个典型西方视角的透视类影片,注定只能沦为一个表象工具。 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反华和渲染悲情氛围,妄图冲释中国早已凭借体制优势成为疫情呼啸中的「世界绿洲」这一不可抹煞的事实。 主创团队既不懂中国共产党,也不懂中国人民,自然也就无法诠释真正的武汉抗疫。 这部纪录片,徒以检测智商、检验立场之用罢尔。

爱冷

2020-12-18 00:26:48

封锁的武汉,四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这是一部未经政府许可而拍摄的影片。两位拍摄者在武汉,其中一位选择匿名,剪辑者在纽约完成制作。前十分钟是混乱与崩溃,焦急的病人猛烈拍打医院大门,镜头从内部给出上下翻动的门把手特写,仿佛下一刻就要破门而入。医生声嘶力竭地试图维持秩序。护士打电话求助,必须插管,但我们没有工具。一位刚失去父亲的护士跟在运尸车后面大喊爸爸爸爸。平静渐渐取代混乱,之后的一切聚焦于深刻危机之中动人的医患关系,滤除意识形态,展现一个机构之下的个体经历,颇有点怀斯曼纪录片的味道。精心保管死者遗物的护士长、因新冠和刚出生的女儿分离的母亲、轻度老年痴呆总想从医院逃跑的渔夫、和病人建立了真挚友情的上海医生、分隔两个病房互相牵挂的老年夫妻。温暖而扎心。让我们向他们致敬,致敬他们向死亡的搏斗。

二月鸟语

2020-09-25 15:17:29

厉害,疫情期间武汉同济医院实录。不容易!

谋杀游戏机

2021-01-12 20:45:09

因为是独立制作,难免规格有局限,无法像官方那样有更宏大的叙事策略和视野格局,但也正因如此,可贵地保留了一些主旋律没有的真实感和人性立体面。纪录片就应该如实记录时代,考虑到摄制难度和风险,还是值得多鼓励一颗星。

熊仔俠

2020-10-11 22:24:29

最伤心的一幕莫过于镜头对准的老人机上面显示31条未读信息。而老人机却放在遗物纸箱中。(结尾Credit还有一位匿名导演)

BruceH

2020-12-13 22:22:27

文献价值大于艺术。不去反思灾难的缘由终究是美中不足。但是一旦反思了,可能又摸了老虎屁股了。我也可能无法顺利观看它了。

Muto

2020-12-10 10:10:59

在《小城二月》里说过一遍的话,我要在2020年即将成为历史时再说一遍:眼睛和心肠会动的人都是活菩萨。在炼狱般的《76天》里,最为紧张的是医患关系。显而易见,这是一场理智与情感间的拉锯战:医方冷静,有序,彬彬有礼;患者激动,迷茫,歇斯底里。这部极为难得的纪录片一上来就安排了一场「主题先行」的生离死别,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剪辑和设计,因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里,对于生命求生本能的忠实纪录就足够催人泪下。最令人感到绝望的是,所有人、物都在动,但依然没有用。救护车、运尸车在动,呼吸机、手机在动,数据、数字在动,眼睛和心肠在动。武汉封了,武汉人还在动,上帝死了,活菩萨还在动。人死了,遗物还在动。就算有朝一日,该死的病毒死了,它的幽灵还在动。一年了,遗世者是该回顾、反思和感恩,以及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了。

渣男

2021-01-12 15:45:59

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不是它能否入选奥斯卡,因为入选奥斯卡的前提是它符合西方的意识形态评判,本片就是一个证例,全片“虎头蛇尾”且松散断层,前半段的纪录片段明褒暗贬,中国人能看到医护人员的尴尬,西方人则看到的是各种符号(把搀扶医护刻意拍成挟持她不让她看她父亲遗容;不纪录床位紧张,而是刻画医护威胁病患,关上大门让他们在外面挨冻;不纪录抢救病患的付出,而只记录护士长那句“抢救半天了”和给家属打电话说节哀;当患者诉苦自己母亲死的时候,把护士的安慰拍成一种硬干预,逼得患者连忙说谢谢;拍医护汇报上级要给孕妇终止妊娠,却不记录医护与孕妇的沟通),一直在断章取义地迎合西方“中国人不尊重人权”的口味;而中后程则一直在思孙心切的爷爷、病中夫妻的共勉和等待孩子的夫妻间跳跃,隔空映射着《我们一家人》中的中国传统家庭形象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