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张劳动

2020-01-30 16:34:34

做不成比做成更有意思。理想主义者活下来的意义不是梦想破布破灭而是自己觉得有事要做。西西弗每一次上山都是开心的,他在用自己的努力去化解无聊。去你的吧。没有电影的电影院,被解救的是姜戈或者是被解救的我

冷杉

2020-07-17 22:50:26

片名不如改成【影院关门 30 年】四个曾经在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留学的老狗逼,在这个人人拍短视频挣钱的时代,不但为电影院免费放场电影这点不挣钱的事儿奔走,而且还抽空拿着手机,在厕所里,是的厕所里,拍自己的电影。摄影很漂亮,手也稳,很会抓视觉上的兴趣点。美中不足:没拍「他们吃什么?」总得有挣钱的营生吧?很想知道这四个老头的家庭生活,以及转行的副业是什么。

发福的唐吉珂徳

2019-06-21 20:29:04

We are smarter. They are stronger. 悲剧是共通的,一如热爱。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2020-07-20 10:49:10

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禁止电影和音乐30年是什么情况。但是好像有电影院的___地方情好不到哪去?

feeling

2020-01-25 19:31:34

影2032:强大的野蛮和聪明的文明

2020-09-25 09:24:13

正如开篇的诉说,苏丹电影的死是非正常死亡,伴随着革命的死亡。那个尘封的“革命电影院”成为了“革命”和“电影院”不断发生象征交换的空间,革命停止了电影化,电影也停止了作为革命的社会角色,在这个国家的后89情境中,革命和电影同时缺位了。几个携带社会主义时期电影技能老人试图放映电影的努力,也是记忆和革命-电影院的“再地域化”的过程,但它是如此困难,不但被专断的权力所钳制,也被更多的汽车(发达国家的二手车),更密集的宣礼塔(巴希尔的伊斯兰主义),倾销的印度盗版电影所干扰。也是意识到这点,主演们多次“扮演”,让纪录片有了非自然主义的超媒介素质。很想看看去年政变后是什么情况,只看到一条有关的新闻说,年轻导演开始重新拍电影了。想起片名布莱希特诗的下半阙:当人终于可以帮助人的时代来临,请带着宽容想起我们。

Sabrina

2020-01-23 01:59:30

才华真是挡不住。几个人非常风趣幽默,而且有智慧。能够在苏丹这样的国家看到这样的智者本该是周围人的福气。

YiQiao

2020-04-01 18:17:41

“可怜的胶片 沉重又昂贵”//当一件事属于正常范围而被禁止时 人是会有愤怒情绪的 这种愤怒还很可能转化为恰当的动力//为什么不可以 其实也是我的日常思考题//电影人总要与电影为伴吧 无论以何种方式 反正人生也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再多加点挑战罢了//“哦,哈利,你看不出来吗?如果她能做一件事绝对保证学校里每个人都会读采访你的那篇文章,那就是禁止它!”

德卡的羊

2020-01-31 23:39:48

同样是《被解救的姜戈》,想想我们曾遭遇的,想想现在正经历的。

世界已夷为碎片

2019-10-23 02:46:00

推己及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拍摄和storytelling并没有特别出色,但想到它所影射和拼命呈现的东西却又会让人觉得haunting like a ghost, 特别是在这片土地上,当我们谈论大象的时候,当大象席地而坐的时候。

Lyshan

2019-06-19 22:42:47

老人们在那样的环境里依然保持可爱,保有希冀,有所坚持,非常动人。他们为未来成片的树林播种,也是刮过树叶发出簌簌声响的风。看完一姑娘和同伴感叹“毕竟我们还有电影院”,心一酸。

孟浪

2020-02-04 12:27:39

四个垂垂暮年的老电影人,身处苏丹这样的极权国家,即便整个体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不允许他们拍摄制作电影,即便放映电影已被当局视为扰乱政治安全、制造人群集会的祸端,但四位老伙伴依旧想给身边的人们开一家电影院放一放电影,以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导演的拍法非常以小见大,尘封已久的胶片盒是强权政治对电影艺术粗暴干涉的惨淡注脚,年轻人们对电影的单一认知是艺术教育的长期缺位,老伙伴们互导互演的过戏瘾则是对自由创作时期的悲情怀念,而当银幕上放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时,远处传来的却是清真寺真主至大的祷告声。整部纪录片犹如一曲哀歌,在低沉地吟诵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尽管真正爱电影的人最终还是求而不得,但他们的笃定精神却引人注目,令人敬佩。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