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写

特写》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Shy

2010-10-12 09:11:01

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伊朗电影/阿巴斯影片。我惊叹电影中说的“全家人一起看电影”,以及一位老妇人也会对路人手上的电影册子感兴趣,以及一家人对一位电影导演的尊重。电影对真实的影响,也成为了又一部电影的素材。

圆首的秘书

2014-07-17 16:59:20

竟然尼玛是真的……戈达尔这个老妖精说之所以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就是因为阿巴斯是个小妖精……无论题材还是手法都相当大胆。结尾一如既往地相当有力。请送往法制频道。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20-09-08 19:59:25

一个关于影迷文化的经典影片,喜欢电影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拍电影,即使为了对电影的爱而获罪。也是一个关于文化场和阶级区隔的电影,名人拍电影是因为有钱,而穷人拍不成电影是因为既没有名也没有钱。同时,作为一个隐喻,伊朗电影人相对于欧洲导演就像此片中的窃贼布齐恩……单调乏味的电影风格,有助于模糊真实与再现之间的差别。和《伊朗电影往事》一样,这种关于电影史或电影社会学的影片之所以频繁出现,也似乎是一种需要分析的“文化”。斯蒂格勒在《梦的器官学或元电影》中对此影片有所提及。

故城

2016-07-23 21:20:22

特写让西方认识了阿巴斯;这绝对不是一部纪录片;赝品这个在现代性里无法被证伪的概念,被阿巴斯证伪了。

冰红深蓝

2016-04-12 17:56:57

1.打破虚实界限,解构纪录与虚构、现实与搬演、演员与导演、骗与被骗的分野。2.这是阿巴斯献给影迷的一份质朴而深刻的礼物,也是导演的自况与自辩。3.首尾游戏:连续声响与近景镜头剪切vs断续音轨与远景遮挡长镜。4.动人细节:枯叶堆中的鲜花,滚远的空气罐,逮捕搬演时的三声鸦啼。(9.5/10)

M

2007-11-26 01:48:56

到现在,还是能听见那个空罐子滚下斜坡的声音。。。

晚不安

2019-05-18 02:20:09

按我现在的电影观念去理解,完全可以看作一个加入搬演的纪录片。但阿巴斯一开始就没打算建立与观众的契约,也没有挑战纪录片伦理的意图。他选择用一种模糊而先锋的方式,去演绎一个极其戏剧化的故事情节。由于抹除了剧情与纪实的边界,使得电影内外的情感得到双向扩大。我不能不想到安东尼奥尼的《放大》,比起安氏探讨艺术(摄影)的真实,阿巴斯直接探讨真实(现实)的真实。虽然这层附加的意义使得《特写》非常特别,但法庭辩护段落依然显得有些冗长乏味,尽管它拥有对切镜头,也让每个人物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而让我同样作为影迷感动至深的瞬间是,萨布齐恩赞美马克马巴夫电影真正懂得穷人之苦的时刻,导演骑摩托载着手拿鲜花的骗子的时刻——在那些时刻,人性之美通过艺术技法准确无比地传递给了观众。

左胸上的吸盘

2019-08-13 21:51:26

勉强及格。搬演了一起假冒马克马巴夫的诈骗案(其实没骗多少钱),有过程回顾,还有玩了次视角转换的抓捕过程,当然重点是庭审戏,台词都写好是不可能的,阿巴斯给演员空间,也捕捉到了法庭上的细微之处,让记录感扎实,但这么做有个代价——你只能在框架上掌控,而细到台词的程度则有可能脱轨。阿巴斯拍这个片子,第一是自况,诈骗的起始是公交车上无意的搭讪,动机其实随机,而法庭上刨根问底的问题,则近乎逼问拆解导演的创作动机;第二是营造一种真假互相伴生转化的电影趣味,第三是注入一份悲悯心情,讲讲几个人物的生活困境,让马克马巴夫真人出镜再送一束鲜艳又伴着羞涩的花。立意不错,但那些即兴发挥的冗长对话缺乏节制,也少了之前摄影机溜号一样盯着路边空罐的趣味

Cheesy

2016-08-10 01:32:52

看了十五分钟即奉上五星。之前为公号翻译的戈达尔采访中提到过“现实纪录和戏剧达到最高级的层次时便合二为一,电影通过现实纪录,会形成戏剧的结构;通过戏剧的想象和虚构,会达到生活的现实”。《特写》即是戈达尔口中的“最高层次”的电影。形式、结构之外,它也拥有令人动容的瞬间。

康报虹

2017-12-12 13:56:43

阿巴斯重新构造与解读电影,让电影不再是故事的载体而是故事本身。从一个事件到一部电影,他不仅模糊了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界限,亦推翻了纪实和虚构的高墙。特写与偷拍,行骗与被骗,演员与导演,真相与谎言,这些对立的词却无法割离,是事件本身的关键词,更是阿巴斯对于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

火娃

2019-03-03 21:58:13

8/10。家在阿巴斯电影中是一处能把人与外界隔开的避难所,所以怀着理想希望社会认同的萨布齐安即使察觉苗头不对仍执意前往他家,片中有两次摄影机被挡在大门外的场景:开篇警察和记者打车去抓捕罪犯,当记者进门,摄影机却始终待在车内,没有拍摄萨布齐安被逮捕的狼狈,转而关注司机看飞机、等待,结尾登门道歉时,摄影机停留在手捧紫色菊花的特写象征生命的谅解,阿巴斯式的道德情操与客体保持距离、尊重人的隐私。法庭戏采用声音分离,回避拍摄正在说话的人,因为阿巴斯认为自白的心声比人的表情更加丰富。萨布齐恩想要拍摄漂亮的房子而提议把树砍掉,但还是决定换个角度避开;司机把土堆里的花捡起插在车上,却一脚踢飞气雾剂罐子;树和摄影机、花和罐子的关系,不仅仅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诱惑物,还包含着对现代性的质疑,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回归倾向。

欢乐分裂

2012-11-19 19:39:14

4.5;特写审视心灵,我只想说,这样一个以电影之名结识、又以电影之名行骗、最后以电影之名释然的国度,和结尾一样温情而有力量。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