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南屏晚钟》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与碟私奔

2019-12-19 18:00:24

剧组太没钱了,没钱就别拍这样长了,一个故事讲明白就得了,干嘛非要再搅和另一个故事,结果两个都没有说明白,没明白片名和电影什么内在关系,我不懂那首歌曲可能,第一次知道“同妻”这个词儿,丈夫是不是真的性无能还是在男同理扮演了♀的角色,电影没有说明白。只能说导演处女作碰这样的题材没火也真的难为她了。

Rocara

2019-03-27 18:04:31

既是青年导演的可贵,也是青年导演的问题——“有话想讲”,如她本人所说。太想讲话,太多话讲,所以设计感极重,人物也趋于功能化而流失“人”的质感,与《翠丝》有类似的遗憾。题材诚然很珍贵,完成度受限于成本也无可厚非,但丢失了这些命题在真正的“日常对话”中的复杂意义,缺少生活的语境,就始终只能是在就事论事地写议论文、始终描绘他者。最令人难受的是隐隐贯穿全剧的某种精英话语对“愚昧落后者”的blaming,可能是因为视角是子女的,也可能是因为有一个innocent白男的凝视(当然可以理解这出自作者本人经历)…但无论如何,对观众来说,把结构性问题归咎到个人总是最容易的解读…

津五渡

2020-03-05 13:52:54

内地难得一见的同性恋题材,个人感觉要比《谁先爱上他的》好,更有概括性,压抑静默要比吼来吼去有力道。有人选择在形婚骗婚里躲过一生,压抑自己的人性,压抑必然带来扭曲,受苦的是下一代。这样的父母,这样的社会环境,女主能成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太难得了。一切错误的开始,不是从发现丈夫深柜开始的,是从再见南屏晚钟开始的。7分。

武功唯快不破

2019-02-16 20:40:07

女导演陷害女人比男人还用力

x

2019-02-12 20:08:20

中国式家庭的问题,LGBT群体的现状,同妻的命运,中国社会的性压抑,全在这短短的的一个半小时。导演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而南吉是最适合叙述这个故事的载体。看首映的时候,观众提了一个问题,这个电影可以在中国上映吗?导演说,她不知道,也许把男朋友换成女朋友可以><让人难以想象吧?而这又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发生了。电影的字幕里出现最多的英文单词是cult,我发现整个中国社会就挺cult的,对摆在面前的事实视而不见,即使揉碎了掰开了也无动于衷,逼着你指鹿为马。像电影中的母亲一样,一辈子和自己别扭较劲,自欺欺人,a dog parking at the moon,还是有很多没有放弃的人

The Great Lee

2019-04-06 03:16:07

放映結束,沒有掌聲。片尾字幕沒滾動完,目光所及不少人離場,映前提醒過的映後談,最後大概剩一半人。情景如此,並無誇張,於我大概是比這裡更純粹,真實得多的映後反饋。 總歸非常奇特,一來這戲爛到讓人發指,二來它又是這般被人所原諒的,是因其國產lgbt,又絕對無緣內地?至於我,持續愈發嚴重得如坐針氈之後,我實際已經不理會這戲都說了什麼。 體現在任一方面的災難。劇本,我見導演閱歷之匱乏,一顆憤世嫉俗之心,寫盡這般“典型”又奇趣的中國婦女。要這母親是個怨婦,要這怨婦是個同妻,要這同妻是個女同,要這女同信上了XJ。不談劇情,台詞如何?不管不顧就在書桌上寫出來,哪管正常人是不是這麼說話;表演,一群專業演員之災難呈現+女主的英文台詞;攝影,實際DP是個拍照的;打光,不覺得有;美術,大概沒錢。 真是壯哉一齣屎。

Pagliaccio

2019-06-08 13:14:09

处女作选择讲自己的故事,感情是真挚的,但剧作上就显得非常混乱,同妻、迷信邪教、gay和les情、骗婚和形婚,原生家庭和校园流言对成长的伤害,荡妇羞辱,传统生育观念的束缚,把边缘题材都分段式讲了一圈,还是太散了。受成本限制,用舞台剧的方式来展现室外场景还算合理,只是音效实在刺耳。可能真的都是回忆吧,剪辑很碎,时间线也跳,没有意义的场景也很多。沉重的话题,台词设计得很幽默,娜老师的表演将整个影片升了好几个等级。所以母亲受观念束缚和性格缺陷,走投无路,只能向所谓的信仰求救的典型悲剧塑造非常立体,而人人都爱的父亲只给一个渣、冷漠又怂的脸谱人设,那你到底哪里理解他,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个个小情人的人生导师?我朝的进步就是形婚替代了骗婚?和外国人结婚就可以避免骗婚和原生家庭?男同比女同更能管住欲望倒是真的

欢乐分裂

2019-12-19 22:23:38

2.5;话题性足够——lgbt+中老年被洗脑交智商税+荡妇羞辱+重男轻女,能触及到这些很有勇气;然而每个话题砸出来都很已经这般生猛,还全都交集在一个中国式母亲身上,简直是塑造奇观了,过于戏剧的表达如同每个新导演蓬勃的创作欲一样,不节制收敛就会泛滥成灾。舞台桥段设想不错,不过用得很生硬,与整体走现实向的风格非常不搭。

内陆飞鱼

2020-06-14 13:08:37

拍得很写实、很工整,却也有抽象的段落,过去、现在没有刻意进行区分,却一目了然,台词生活化,行为常人化,是喜欢的类型,拍家庭、拍日常、拍父母,还是女导演最擅长呢!在这个语境下,还能完成对国产LGBT家庭的素描和思考,且不带猎奇色彩,在既定框架内完成无解的探索,自带压抑和捆绑色彩,呈现多数家庭的妥协与窒息的现状,重要的是由一个女导演来完成这样一个沉重的命题,难得了。

木卫二

2019-03-19 22:36:27

又一版柔情史。同妻+母亲+中国家长+老法师洗脑中老年的多重身份角色,压制出来一个活生生,“我为什么生下你”的自私怪物。可怜又可恨。对于这种家庭,真的远离就是,不过拍得还是有点硬,以及加入lesbian角色,是否真的有助于微整母亲这个角色呢?选择舞台剧之类的手法,更像成本限制,毕竟场景一眼可见的少,很像剧场版的「日常对话」。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19-12-13 03:20:52

粗糙的部分简直好笑,小演员念台词感觉像朗读课文;但是有的地方又很生猛大胆,让我深深地坚信这位母亲并不是所谓的“传统”,而是literally有病。按理说有病看病啊,但是往大了一想,整个体制社会习俗都是病态的,你让个体受害者找谁去医啊。fine,勇气可嘉,但执行还是太简陋,实验的舞台段落并没有给影片加分,父亲和外国女婿的戏份可以再饱满一点,母亲的les线也值得商榷。目前这种处理戏与戏之间全是断裂的,不够连贯。觉得整体有点贪多了,两星半,手松一点吧。

zitsunari

2019-12-19 19:41:30

前三分之一让人兴奋,触碰新题材的姿态堪称神勇。可惜表达欲太强导致剧情渐渐陷入芜杂,生硬的台词和僵硬的表演互相拖下水,偶有几场亮眼的戏恐怕还是为了节约成本才作此种设计。导演在访谈里说最遗憾的部分包括有个同学的南方口音很突兀,其实一个班里有个外地学生不是很正常么?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