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内陆飞鱼

2018-04-16 23:56:07

自然不是佳片,只是一个中庸的缺少风格的片子,导演放弃自己最擅长的家长里短、欲说还休的对日常生活洗练观察和素描的本领,拍“罗生门”式悬疑片,故事并不出彩,除了两大男主,记忆深刻的只有广濑小丝丝的表演越来越自然,结尾问询时福山雅治和 役所广司脸庞叠化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场景。

木卫二

2018-06-09 22:59:10

第三次杀人的,是「法」。但翻供的“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其实欠缺说服力,不说起码物证上不合理,再好比埋在女儿身上的梗,对熟看日片的观众,反是一通设计陈词。福山雅治与役所广司的对飙到合体,固然形成一个焦点,但这种紧张感与天平架设,始终还是太“日本社会”了。中国区的冷遇,原因在此

饮歌

2017-09-13 06:40:09

是枝裕和家庭片的节奏根本拍不来悬疑犯罪片好吗?哪怕是犯罪片的外衣下想渗透人文关怀,也完全没有达到效果。以前他电影里总是满满的细节可以打动观众,这部电影里细节倒是有,可就是半点也不感人。

烏滌非

2017-11-04 18:14:57

HKAFF. 與文盲搭配時的是枝就不再是大家認識的是枝了。說委婉點是刻意,說實在點就是做作。喜當爹如此,這部更甚。不斷反轉不是問題,但每次反轉要表達的東西都不一樣,什麼都想說但什麼都沒說好。文盲依舊帶著「福山雅治」氣,除了哭得快別無所長,與役所桑二人監獄對話戲被碾壓到慘不忍睹。

ChrisKirk

2017-12-10 22:50:19

值得庆幸的是,是枝裕和终于有了「电影」意识,多处模糊真实与谎言的双重曝光,信任与制裁的反向审判最终被虚妄的正义感冲刷,循环的拉锯战耗尽上帝自尊,盲人摸象接收到的「容器」反馈不过自欺欺人;还是家庭剧的拍法,充斥着太宰治附身的创作者自述,甚至引出「生而为人」的怨艾,只可惜观赏度不高。

Lycidas

2017-11-11 04:38:04

@balmes 2.5 役所每次翻供我都能够感受到福山内心的黑人问号/马锦涛式咆哮,反转别提多生硬尴尬,只有还原犯罪场景手法还算有点意思。心理层面下的功夫完全不够,全靠说说说单薄得难以取信于人,不知道是枝怎么弄出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只能赞美一下Ludovico Einaudi配乐真的很好了(

王大根

2018-03-30 17:24:27

算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互文,和眼皮斗争了两个钟头,这音乐这节奏也太好睡了

胤祥

2017-09-05 03:53:32

Venice2017 是枝裕和回娘家演砸了……简直刷新他的下限……福山雅治跟他气场真的不太合。以为是个「十二怒汉」的梗,没想到是「嫌疑人X」……话说在日本要搞推理,找个作家搭把手并不难吧?这剧情搁日剧里都不算编得好的啊。我都无聊地去研究长焦镜头里后景的散景了……

哪吒男

2018-04-02 22:06:05

“容器人”这个大招放出来,反转剧就到头了吧。关键是福山雅治这个角色立不住啊,遇到这种律师真是十脸懵逼,女儿也能骗他,罪犯也能骗他,这水平就别去和检方顶嘴了,丢人。

翻滚吧!蛋堡

2017-11-25 21:13:05

是枝裕和完全抓不住悬疑片的节奏,以为含糊其辞就能把人性探讨高级了?

圆首的秘书

2017-12-14 15:52:58

自创了一种心理悬疑的叙事节奏,没毛病。随着剧情深入,真相越发模糊。几十年前的黑道高利贷、食品造假、家庭性侵等等社会问题逐渐暴露,最后落脚在司法问题和社会不公上。整部影片就是一个多棱镜。最后身处十字路口也是十字架中,与开头站在十字架外观察形成对照,同时赋予法律和道德审判的双重含义。

焚紙樓

2018-01-21 21:29:53

最後一幕「貌合神離」。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