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嘉 玲

2012-05-16 08:45:00

(女主角坐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边,台灯独亮,其他全黑,女主角只一个剪影。所有元素皆同于《夜》里莫妮卡·维蒂开关灯的桥段,像对安东尼奥尼的不自信致敬。)本片仍胜在情节带来的共鸣;又因绝对共鸣,只能打出满分。

谋杀游戏机

2012-05-13 14:06:17

接连夺下第四届香港金像奖六项大奖,不重真实性而竭力以高超艺术技巧创造外在真实表象,作为具有强烈文学韵味、本土意识及人文精神的作品在新浪潮中十分夺目。若有似无的愁绪,风情万种的女子,小城里秘而不宣的春天。又一部萦绕脑际不去的影片,几个画面可真美,当然还有那首梅艳芳的歌。@金鸡百花

正义B胜

2014-04-06 00:30:26

这是严浩写给潮汕的一首乡愁田园诗。尽管背景是84香港谈判,但影片传递出对于归属感丢失的恐惧即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共鸣;在外漂泊无依,回到故土却也发现这不再是家。曾经写满青梅竹马的过去,终究在20年后物是人非。忧伤的氛围贯穿始终,满眼都是那说不尽的乡愁。

seabisuit

2014-10-26 15:00:54

抛开那时香港与大陆的微妙关系,放现在那么多背井离乡的看这部也会有更多感触的吧。顾美华气质很独特,这两女人在现实中都讨厌,但很真实。潮汕不太了解,但南方小村镇的景象真美,有两段镜头印象很深,陆上奔跑的孩子远处露出的行进船帆还有结尾。moma胶片

翻滚吧!蛋堡

2013-01-03 16:23:01

不同时期的《小城之春》,少了些朦胧的诗意,可能也是社会变革造成的。所谓乡愁,很多也是源于对现实的不如意,谁咸谁淡只有自己知道。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方显得时间是如此残酷又可贵。

华盛顿樱桃树

2013-02-27 23:10:12

舒缓的叙事,潺潺的配乐,最重要的是联通一切的情感,则一切都那么刚好而又饱满。故事类型放在今天司空见惯,但在遥远的84年,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创新,而是先锋式的探索。而影片本身情感的表达,在诗意的同时表达出的饱满度和契合度都做到了高度统一。

xīn

2013-02-27 21:27:08

最后从银幕底端向海平线划去的小木筏(正是百岁双胞胎说早年划去澳洲的交通工具)浓缩了影片的情境。外面多风险波涛、家乡有旧日好时光,回首流年再度启航。顾美华饰演的珊珊文艺范十足,与阿珍、孝松的戏极富张力,但最棒的还是乡间氛围,和其中的小孩赶鹅、骑猪、欢闹悲伤,老人的固执喟叹变与不变。

鸡头井。

2013-02-03 21:57:05

年如飞梭,岁如走影,时间投射在家乡的田地里,泥墙上,祖屋内……隔洋之遥,譬如咫尺,距离把青春与记忆分开,把深情与留白凝固。姗姗是城中来客,阿珍是童年发小,孝松是故土旧人,其中的微妙逗留在如诗般停滞的画面里。渡轮渐远,舢板也正要驶出视界呢。

朵云

2009-04-13 09:24:35

@北京洗印厂,对号入座。85年的胶片,中间断了4.5次。喜多郎的配乐。

董小长

2013-02-03 22:37:18

20130201jtl乡愁,每个离乡人的同感;而对远方的向往,则是每个守候者的梦想。严浩把乡愁拍成了诗一般的似水流年,把守望拍成了浮城大亨。仰慕此片已久,但或许是版本太差的缘故,影片的画面本应是十分壮观,却看起来和[小武]很类似,这让喜多郎的配乐和影片有着一种违和感。梅艳芳的歌,将比电影更久

熊仔俠

2013-01-12 16:22:46

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漸行漸遠。PS:80年代的廣州白天鵝賓館跟現在還是那麼個樣。

哪吒男

2014-08-10 19:43:46

谁在命里主牢我 / 每天挣扎人海里面 / 心中感叹似水流年 / 不可以留住昨天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