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爱可诉

无爱可诉》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焚紙樓

2018-02-24 23:06:48

臭長又過時。若不是在男孩身上看見我的童年影子......

冰红深蓝

2017-12-29 20:53:37

1.聚焦寻子的社会百态,与书写寻父的抽离性寓言[回归]相映成趣。2."没有爱,人就活不下去",于是新一轮看似充满希冀的寻爱之旅再次上演。3.冷冽景象+冷峻长镜+冷酷人心的叠加,沮丧指数不逊于[海边的曼彻斯特]。4.废楼&漏雨之层恍若老塔附体。5.结尾以跑步机喻指实为迷茫与停滞的虚假希望。(8.5/10)

木卫二

2018-04-01 18:49:05

从一个很小的婚姻失败样本,剥出了与之关联的暴君母亲和尴尬新生,性爱戏工整得像教学片。一场关门戏,更倾尽了童年的孤独阴影。大费周章的搜索阿廖沙,更像为摄影而生。语焉不详的爸爸去哪儿,和吵架撕逼恶斗的儿子消失了,都是同一个导演。一点都没变。至于电视新闻,想看的人才会抱着电视机看啊

嘟嘟熊之父

2018-01-28 21:53:17

与锡兰类似,萨金赛夫的作品中也始终弥漫着一种类似凌晨四五点的奇妙氛围,处于万籁俱寂与万物苏醒的边界,既受困于现实之苦,又仿佛完全超脱于尘世之外。其中两场床戏应该是去年看过最具科幻感的性爱场面,没有爱,也没有欲,有的只是一种攫取之本能,无力之抵抗。

LORENZO 洛伦佐

2017-09-25 00:55:34

相当冷酷,从叙事到镜头完全不给暖意,唯独对话略初级,以及政治诉求太明显,导致立意一下就跌下去了。但感情渲染真是出色,在影院心完全被揪起来。四星。

帕拉

2017-10-23 19:32:12

都像批贾樟柯一样批萨金塞夫,的确都是在拍展现自己国家的弊病的文本。这部同样稳健肃穆,小孩的哭泣冷过俄罗斯冬日的雪。[B]

九只苍蝇撞墙

2017-10-08 12:35:12

极其无聊苍白的对俄罗斯政治现状的隐喻,配上毫无想象力陈词滥调的影像与剧作,真乃标准的电影节废话艺术片,好像故作深沉地要告诉点啥惊天秘密,实则功利熏心只想着领奖台。一星伺候。期待此类影片早日滚出世界影坛。

文森特九六

2017-09-12 17:59:03

如漂着浮冰的冬河般的摄影,凝视的是这片大地周而复始的悲哀。一直觉得萨金塞夫内心是矛盾的,既想克制,又想拍出老塔的诗意,结果就是越来越重的设计感,看到后面基本失去耐性。各种浅白的“注释”非常令人讨厌,说到底还是拍给“外人”看的电影,就差把“我想拿奖”写在额头上了。

欢乐分裂

2017-10-23 22:33:30

3.5;隐匿在转述信息里的社会背景显得刻意,设计感较强,东正教的契机插入、水的意象(神似《潜行者》的废弃楼)、爱的式微幻灭,一切都像是自我重复,但凄神寒骨的基调和格局沉稳的构图加分;原生家庭的不幸像携有病毒的基因复制到下一代,废墟(末世)场景隐喻的无爱,玻璃窗后无法交流的隔阂。

奥利

2017-10-23 16:12:59

设计感越来越刻意而强烈了(结尾直白的新闻达到高潮),主要这次还挺生硬平庸,细节就像小动作一样有点让人厌烦,摄影的冰冷也正如它的结构一样存在明显切割痕迹,美观却僵硬。感觉萨金塞夫对电影的制作快要像自己的人物一样缺乏自由难以逃脱了。

谋杀游戏机

2017-05-18 05:53:41

利维坦曾是我在戛纳的第一部五星片,归来的萨金塞夫依然稳。上回探讨体制和信仰的崩塌,这次则浇灭了对长久婚姻关系的幻想。分裂和难民的消息充斥在背景音,更令人心生烦乱,小家庭何尝不是大社会缩影。依然是冰冷沉重的斯拉夫调调,雪愈积愈厚,愁愈蓄愈浓。“他们是志愿者,不归政府,所以也不官僚”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7-08-06 13:30:12

一冷到底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局尤其寒冷。萨金塞夫对西方社会为人父母的会心一击,站在孩子的视角看该是多么悲伤啊!虽然新闻时政植入得太生硬,但整洁肃杀的构图依然是大师级别,俄罗斯的天空永远都在飘雪...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