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誓

信誓》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张菩菩

2021-09-21 17:35:09

不知是否是翻译原因,一个想写成《浮士德》的故事最终变成了无聊老太的无聊游戏,毫不高级且含金量低。电影通篇没有任何关于艺术提升的内容,只有自由牺牲等毫无深度的探讨,若是庸人去学习,这种追求只会是一地鸡毛。男主妻子真是艺术家的(癔念)理想型了。

刷卡买糖

2021-09-21 18:35:32

没有表现出我期待的惊艳关系。灌溉并汲取,奉献并占有,这种熟悉的关键词并不因移植到一段强势女性占主导的关系中就焕发新生,我们看到的还是老一套——甚至最后男主以吻向女主启示人生真谛,让女主释怀的结局,都毫无惊喜。男爵夫人身上能看到的依旧是常见刻板的女性形象。情绪化易感动+不再性感却依旧危险(以功成名就和所谓“艺术”代替青春肉体引诱男方)的蛇蝎美人+控制欲强的母亲角色的叠加。想起戴锦华老师所说,女性视角里的两性关系并不应该只是男权社会下的颠倒复刻,而应该能有全新的语境。这部电影浪费了这个命题。戏都在男爵夫人身上了,男女主之间甚至没有博弈感,男主很帅但全无张力。男主妻子倒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角色,可惜演员诠释得也一般。

特大号大餅

2021-09-21 17:29:12

完全不像以前看的北欧片,就很酷

多崎珺

2021-09-21 21:38:27

【BJIFF2021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激光巨幕厅-奥古斯特导演等主创交流(线上)】三星半。流动的情绪,“畸形”的依赖,旋转下落的雪花,举枪瞄准换回关怀一吻,很微妙。光线和音乐出色,大光圈的氤氲与三拍降音的平稳递进把北欧影片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基调传达给观众。映后导演表示想要传达的是爱情故事,实话说没有感受到,也遗憾影片没有挖掘到更值得切入的命题。真人真事的底子,本可以让故事性和观赏性更好。(PS:人物原型凯伦·布里克森因为《走出非洲》获得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丹麦文学国宝,改编的同名电影获七项奥斯卡大奖)

雪球

2021-09-07 12:04:35

BJIFF2021主竞赛单元想压这部拿BP,不过奥古斯特前年才拿了天坛又感觉不会给。由社会地位的悬殊将性别倒置,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当今的女性问题,即向权力的附庸以及家庭的羁绊。可以看到即使男性在这些问题里同样会因此处于弱势,女性主义实质和殖民主义是相通的。影片没有停留在性别问题,而由家庭问题再引出爱情的道德问题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男爵夫人将爱情作为手段,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只为艺术创作,这种现象的确是值得思考的。私以为这是情感的漠然,艺术应该是富有情感的。

瑞波恩

2021-09-21 23:33:38

BJIFF2021主竞赛展映意外好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对白与剧设精妙深刻,在编剧奖项上理应有所斩获。爱情与艺术事业,理想与世俗生活,自古互相矛盾难以抉择。仔细回想,每个人物多少都可谅解,他(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与沉重的十字架,无论晚年的女作家(《走出非洲》作者Karen Blixen),年轻诗人Thorkild Bjønvig及其发妻,抑或与男主婚外情的“小三”……年龄差距其实并非电影的立足点,女作家最矛盾也是漩涡中心,她既“惜才”又对诗人心生眷恋,与男主关系最微妙更具解读空间(类似soulmate),初出茅庐的诗人想“攀高枝”成名的心情无可厚非——而“信誓”(pact)的约定,似乎只适合那些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天赋异禀的赤子,如同乔治桑与肖邦(总不免遗憾收场),并不具备现实操作性。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