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麦克尔

麦克尔》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只抓住6个

2018-03-30 11:54:36

德莱叶代表作都是DVD时代看的,竟完全想不起他还会使用如此细腻繁复的布景。不止有巴洛克、洛可可,也有新艺术运动线条。看来拍摄这部默片时,德莱叶控制住了他自己,要按德国表现主义拍法,人物眼珠子得瞪得比这大一倍

大熊星座

2015-12-08 05:15:46

谁能不热爱呢?就算是我,也愿拿自己的灵魂来祭献给那些年轻貌美的肉体

你所期望的永遠

2019-01-18 00:05:01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长片补完,赫曼·邦同名原著改编。1.非常迷人。德莱叶以外的任何默片导演都不敢在20年代,仅通过90分钟的时长就将如此纷繁复杂的人物逻辑链及细腻的心绪刻画压置其中。室内置景之华美,妆容服饰之自然,令人浑然不觉年代久远的隔阂,沉浸在注定绝殇的悲恸中难以自拔。2.作为电影史上最早涉及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之一,对相关元素的处理显得较为含蓄克制,但我并不认为老艺术家和年轻人只是简单的同性恋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应是复杂的,具备恋人/父子/师徒/主仆的多义性。正因为这种复杂感情的存在,一切的过错都得已被谅解(副线的三角恋亦是反衬于此)。3.光影运用有表现主义色彩,面部特写和宗教信念的寄托皆延承至德莱叶后期。4.画作隐喻;关于生死情怨的话题讨论,“追求过世间最美之物,死而无憾”(8.5/10)

不朽浩克

2021-06-08 01:31:19

光影大师德莱叶从不吝啬将经典画作融入自己电影的艺术表达之中,所呈现的画幅与背景打光之间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与同时期德国表现主义不同的是,布景张力并非依靠表意上的突兀,而是基于写实的考究,最终在透视上将焦点集中于人物特写,回归情绪主导环境的效果。画家作为电影主体的推动者,其画作退居能指范畴,文本输出成为所指内容,所以从画中便可读懂电影的主题。画家与麦克尔具有多位复杂对照关系,父与子,师与生,单向的爱慕等等,如此微妙的联系在德莱叶诗意般的笔触下暗藏在了交谈间的含蓄表达之中,正是对感情精准的把握使剧作在平稳升温的过程中依然细腻,即使高潮的悲剧色彩也未能使之偏离重心。凯撒遇刺暗示了背叛与死亡的母题,孤独老人既是画家艺术创作的巅峰也是其悲剧的收尾,为了加重悲剧性,结尾运用平行蒙太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dinosaurs

2008-04-16 04:46:26

赫尔曼邦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如果你看过托马斯曼的儿子写柴克夫斯基的那本传记小说,你会在里头找到邦!

欢乐分裂

2013-11-03 17:01:31

重看随处可见的宗教符号,流淌着心灵的焦灼和永不停歇的道德自省;表现主义倾向很明显,对影子的运用还比较依赖,注重面部特写,注重室内场景和道具使用。

wangzhy

2020-09-17 20:36:14

开席论生死 悲喜共此时 炉火亦妒火 尽头觅真爱 dramatic 2333 p.s. 书上渐渐浮现字幕还是挺旧时代的

般若死火

2010-01-22 00:07:40

情何以堪呀!我擦!苏莱特明明就深深的爱着麦克尔,只有爱人才会容忍麦克尔干的那些混事。换成父亲早叫他吃桑活了!Walter真是越来越帅了!

峰峰峰峰

2014-09-21 12:20:32

隐晦含蓄,大胆先锋,同性电影史话。爱的厚云天空,被征服者的天空。

choker

2011-02-05 14:44:49

用光讲究,情节紧凑,心碎大叔一枚...

日光瀑布

2010-04-22 17:31:51

Michael的眼睛好美

[已注销]

2018-07-18 23:10:51

难得见到情感如此之隐忍细腻,调度如此之精致扎实的默片★★★★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