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香港制造

香港制造》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han

2016-01-09 23:49:26

A 1997 revisionism of Dangerous Encounters of the First Kind 1980

godannar

2010-11-06 21:32:22

《香港制造》是一部分裂的电影。其中一边是我们所熟知的,在沉郁的黄色天空下缓缓呼吸的香港。另一边的香港则笼罩在炫目的光芒下,那是大陆海边城市的特征。一边腐朽着死去,一边灿烂地恐惧,于是年轻人只能什么都不选择,任命运把他抛向大海,随波浮沉。

汪金卫

2019-01-22 12:47:44

【林象词语放映】4K修复版。也是部后劲很大,回味悠长的影片。正如本片男主角一般,在生猛粗粝的形式外表下,有着细腻动人的情感。尤其是绝望与希望、悲伤与美好并存的结尾。带着97前(最后?)的癫狂与不安。越是回想几个主角的生动的面庞、跌宕的命运与无果的爱情,越觉悲哀。“死亡”的意象贯穿始终。墓园的两场戏尤为动人

吓屋一姐小渡边

2017-12-30 13:53:32

我想标记「犯罪」或者「暴力」但又说不清楚哪儿犯罪了,怎么就暴力了?可是真的好暴力啊我觉得。还有,到底怎么「文艺」了?我也想标记「文艺」。我想这大概就是青春。“年轻时死去,便永远年轻。”这句放在这个故事里真的太凄凉。林夕后来写《小聪明》没准儿就是因为看过这个电影吧

孟浪

2019-10-11 23:31:31

父的缺失,母的逃遁,无助的青年人只能徘徊于狭窄逼仄的屋村与阴气弥漫的坟场之间,失智的犯罪俨然幻化成了一种垂死前的狂欢,进而谱写出了一幕幕绝望的青春挽歌。陈果的第一部独立制片电影,也是真正建构其艺术标识的一部作品。面对“九七”大限,陈果以一种严肃而惨淡的精神来镂刻香港底层社会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影片的批判锋芒直指香港的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乃至成人世界对青年一代的戕害,几个生似草芥的青少年形象不仅反映了香港的社会现实,也折射出回归前后香港人复杂的心理转变。“我女儿16岁,她现在死了,永远都这么年轻,你就惨了,还要慢慢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两种对比。

欢乐分裂

2008-07-31 12:35:01

永远年轻。方知陈果之好。

蜉蝣

2013-06-24 21:12:48

“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手里都攥着枪,只有你手里端着凉爽的西瓜”

Knight-Errant

2014-05-24 23:54:18

果断融不入这个氛围,我不知道最后引用毛的话的是如何,肯定抨击普天同庆迎97?说实话,面对竞争,年轻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的生活又该如何平衡呢?好吧,我感觉看了这片我所想的根本不是其想要表达的吧。向Ihoda致敬吧,反正我也就记得是个基片了……

半个桃李林檎

2018-04-26 21:30:25

是陈果电影,也是李灿森电影,赛亚人发型和小蛮腰特写比脸还多。这个被家人放弃和时代遗忘的古惑仔,用吊儿郎当的痞来掩盖内心空虚、畏惧和自卑,但至少还保留着对世界最后的善意,用仅有的蛮力来保护所关爱的人。香港回归本与他无关,但作为时代背景毫无疑问加剧了个体的无力感。到最后还是在说孤独

亦可寻陳

2019-01-22 19:34:08

脏乱的街道,昏暗的走廊,乳白的精液,遍布的血渍,愤世的烂仔和纯粹的爱情,碎片化的镜头无一不记录着香港青少年的边缘化意识形态。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当你还来不及改变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来不及长成大人,就要被时代疏离,这是九七香港最真实的写照。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临时被换亲的未成年人,我们是急着教育孩子的大人,极具讽刺意味。曾经的陈果果然是最纯正的《香港制造》

有心打扰

2012-01-11 00:40:36

窒息,影片中的变速连续镜头实在看得压抑难受。生存不容易,闲隙中的欢笑也不过是一次次的残喘。当走投无路的时候,或许自杀不再需要勇气,不过总有一条出路,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即便这条路是在和谐社会的反面。我们的青春仅仅只是需要爱,一份关爱、一份爱情,只是为什么这份爱如此的艰辛。

肖浑

2019-06-10 18:09:50

致郁片,丧到极点。大学时给了五星,现在二刷发现完全没法进入了。(好事吧这?) 那么和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香港人有没有更丧一点?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